「比特派钱包官方下载」NFT 时代 艺术家的生存指南

引言

你好呀!探险家!如果你在阅读这份指南,那么恭喜你!你已经占得先机,即将打开全新艺术时代的大门,开启一场探险之旅。机遇同挑战并存,你做好了应对困难的准备了吗?你拥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吗?

现实中,因技能的欠缺或不了解规则等种种原因,不少艺术家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。当置身于瞬息万变的环境中,即便 TA 们已经竭尽全力地融入,还是屡屡受挫,这不免令人感到失落无助。不过,一切并没有那么难!

在学校里,我们被教导乖乖坐好别说话,学会融入,按要求回答问题就行,但这套模式已经过时。如果你想在这个新世界大获全胜,你就要自信地站出来,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,放手去做,学会质疑并提出更好的问题。这份指南为你整理了一些基本的「生存」守则,希望能帮助你适应这个随时变化着的新世界。

写在前面:市场营销的重要性

如果人们压根没听说过你的作品,又怎么会来购买它们呢。如果没人知道你是谁,也不了解你的作品,你是没有机会成功的。正因如此,你得用好手中的工具,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,让别人对你的作品产生兴趣,为自己找到潜在客户。这份指南列举了一些市场营销中的基本思路和框架,帮助艺术家们游刃有余地应对复杂的营销流程。

人们为什么会购买NFT

首先,让我们从这个最基本、却少有人回答的问题说起:人们究竟为什么会买 NFT? emmm 原因呢... 或许和人们购买黄色电钻的动机是一样的。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奇怪,让我来解释一下。通常来说,人们买黄色电钻的目的是为了在墙上钻孔。换言之,人们不是单纯希望买到电钻,而是希望最终能成功打洞。

而黄色电钻,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工具。

当然,没人会没事找事在墙上打个洞,我们得考察更深层次的动机。或许,TA 们真正想要的是一面靠墙的书架。又或者...... TA 们真正想要的,其实是整洁有序的工作区所带来的舒适感受,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。

也有可能,TA 们享受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工作室的美图,这能让 TA 们提升在朋友圈里的形象、收获旁人羡慕的目光和关注。

总而言之,人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黄色电钻本身,而是一种内心的平静、安全感,或是来自他人的认可。换言之,人们购买的是一种情绪感受。不论是购买 BAYC 卡通头像,还是购买黄色电钻,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殊途同归的。

人们买东西是为了获得某种情感体验。比如,满足对地位、对关系、对情绪的渴望。本质上,我们售卖的是一种情绪感受。

货币简史

让我们再浅谈一下销售中的另一个基本要素:货币。什么是货币呢?货币是一种外化的价值。

货币的产生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。在以物易物的时代,每逢交换物品,你都要动辄牵上几头牛,捎上随身家当,前往交易场所。这显然是相当不便的。而且,如果你只有一头牛,但你想交换的东西(比如,一条鱼)的价值远抵不上一头牛的价值,这时候就比较麻烦。

为了方便人们进行等价交换,就需要对一头牛的价值进行切分和标定。比方说,一头牛可以等价于 50 个贝壳。随后,价值尺度(即货币)的形式开始演变——从贝壳到硬币到纸币,再到如今的以太坊和法定货币——不断适应着人类的发展需求。

那么,什么是价值?让我们继续退一步思考这个问题。价值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它反映的是人类的需求以及在价值交换中获得的情绪感受。

由此推得,货币作为价值尺度,实际上是一种人类情感的尺度。也就是说,我们售出情绪,并获得货币这一「情感尺度」作为等价回报。

本质而言,商品买卖可以被视为一场「情感转移」。

值得深思的问题:

DeFi 作为去中心化金融基础设施,是否可以保障人类情感在文化体系中自由地流动和交换?

冲突剧烈、集权化、腐败的货币系统,会对文化体系中的情感活动产生哪些影响?

不要向光头推销洗发水

这句话简单直接地传达了一个道理:不要向人们推销 TA 们不想要或者压根不需要的东西。我常常见到一些反面例子,比如,3D 艺术家试图将自己创作的 3D 悲伤蛙(Pepe)卖给动漫收藏家,漫画创作者想把作品卖给一个品味大相径庭的收藏者。这样的努力不仅是无用功,还是一种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同理心的表现。当你试图将洗发水推销给一个秃头的时候,你可别忘了,买家也是人。

人们有自己独特的品味、需求和渴望。同时,大家的时间、注意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。如果你只把推销对象当作钱袋子的话,那是对 TA 们作为人的属性的漠视,是对他人的物化。

不要妄图把作品推销给所有人 - 如果你真的想卖所有人都会买的东西,你可以去卖卫生纸或者其它廉价的日用品。请不要把你的艺术品当作卫生纸一样去贱卖!请学会善待自己的作品,也请学会尊重他人。别再卖洗发水给光头了。

古话说,最好的销售能把冰块卖给爱斯基摩人。当然,这可能是真事,但这种销售策略是不可持续的。观客们并不是被你或你的作品吸引,慕名而来,TA 们只是受你摆布。TA 们隔天就会转身离开,因为 TA 们压根不关心你的创作。更重要的是,你需要意识到这种对他人的操纵摆布是自私的、贪婪的、不真诚的。

坚定地做你自己吧。不要操纵他人,也不要以面具示人。这样一来,被你吸引的人才会是真正为你而来,而不是冲着那些需要你精心维护的假象。

你为谁而创造?

——你的核心受众群

摒弃自私的「广撒网式」营销手段,学会将心比心,想清楚你的作品的受众到底是谁。不要无尽地扩大受众群,而是要扪心自问:「我的核心受众是哪些人?我能抓住的核心市场在哪里?」

这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——只有当你先接受了你的作品并不是为大多数人创作的,你才有可能真正与目标受众产生联结。

你不能一味追求粉丝数量的增加,更值得关注的是如何与核心受众产生联结。你要做的是去寻找有情感共鸣的知音,而非吸引一群冷漠的看客。

去用真心打动真心,而非用噱头博人眼球。 

要想成功,其实并不需要成千上万的粉丝。你只需要与「对的人」——作品的核心受众——产生联结就行,其他人并不重要。所以关键是找到你最核心的受众群。

你可能要花上挺长一段时间,才能描摹出核心受众的画像。

TA 们想要什么?

TA 们相信什么?

TA 们信任什么?

TA 们的希冀、梦想和恐惧是什么?

TA 们如何支配时间?

TA 们和朋友谈论什么?

把注意力放在钟形曲线的最左端,其他人不重要 

金玉良言:

凯文 · 凯莉在其撰写的题为「1000个铁杆粉丝」的论文中,提出了「核心受众群」的概念,在十余年间帮助许多创作者保障了生计。

让销售与创作相互独立

作品的价值和售价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,认清这一点很重要——两者需要被分开看待。在闹市中,你很可能会为销量、售价这种浮于表面的东西分神,而忽略价值真正所在之处。

当你对作品的真正价值视而不见,那么,一旦你发现作品卖不出去,或是售价比不上其它作品时,你很可能会开始自我否定,怀疑自己的作品是真的稀烂。在这样沮丧的心境下,你会开始在艺术创作上做出妥协,向市场让步。

长此以往,这种对市场认可的渴望将会拖累你的艺术创作。想要创作出最好的作品,你得让销售和艺术创作相互独立。若将其混为一谈,两者都会大打折扣。商业就是商业,艺术就是艺术,两者的界限需要分明。如果非要折衷的话,你将以最快的速度沦为平庸的艺术家。

用金钱的尺度来衡量艺术作品的价值,本就是无稽之谈。当朋友送给你一件艺术品作为礼物时,你会因为它没有市场价值,就认为它是差劲、毫无价值的作品吗?通常不会。你更可能将其视作无价之宝,因为它是一份心意。我可以在油管上欣赏将维瓦尔第的《四季》诠释得最美的演奏版本(由佐藤俊介指挥),完全免费,但它仍是互联网上的一件伟大、美丽的艺术品。售价与艺术价值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两件事。

影响销量的因素不计其数,但其中大部分都与艺术内容无关。或许,你只是没有联结到正确的受众。又或许,你的潜在客户说不定集体垂钓去了,或者 TA 们完全没看到销售公告。也有可能,TA 们压根不懂艺术,只是希望以此获得影响力和地位,或希望与你有私下接触的机会(因为你笑起来太可爱了)。

通常,售价最高的艺术品被视为一种投资资产或地位的象征,而这与作品的艺术造诣毫无关系 (这也揭示了一个道理:你卖的并不是艺术品本身。通常,卖点在于一种人为制造的数字稀缺性,即艺术家的数字签名。)

当然,你也可以说艺术品与其销量之间是有关联的。如果你一直努力经营「品牌形象」,紧跟潮流,刻意迎合大多数收藏家的品味去创作的话,你的作品销量确实可能会增加。但需要警惕的是,为六便士低头会令你以最快的速度沦为平庸。正如俗语「不要把马拉的车放在马的前面」所言,不要将手段与目的本末倒置。你要做的是善用手中的工具和筹码,而不是沦为被工具牵着鼻子走的人。然而,大多数的艺术家为了挤进主流审美,获得更多的市场认可,已经开始主动压抑心中的艺术火苗。

在一次又一次地向市场低头后,你会开始产生一种期待,只要你的作品能让观众满意,TA 们就会掏钱。过不了多久,你就会丧失「闲看庭前花开花落」的逸致,而这种对生命的感知力是艺术家最宝贵的品质。

该创作的时候,就创作;该销售的时候,再销售。你要学会将两者划清界限。将自己从这些「预设」中解放出来,不必给创作设限,而是要去享受创作的过程。直至你完成了所有的艺术创作后,再根据你的作品内容去思考后续的销售策略。

如果你非要量化些什么的话,可以数数有多少观众因为你的作品露出了笑容,以及你的作品给了多少人带去了有意义的启发。

认清你最大的局限

不是时间,也不是精力、人脉,或金钱和资源上的匮乏。以上这些是你能轻松列出的可能会造成职业发展受限的原因,但在它们之下,还藏有一个更为本质性的局限,那就是你自身。

「让一切更好」并非想想就能实现的,而是需要你付出努力,先把自己变得更好。你是什么样的人,决定了一切的走向。除非真的做出改变,不然你的未来相比当下不会有任何长进。一旦你试着让自己变得更好,所有事情都会开始往好的方向发展。

当你开始培养人格和能力,而非一味寻求财富、地位和名声的时候,你将会朝着更好更高的目标前进。毕竟,你自身如何,是限制你个人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根源。想象一下,如果你掌握了更多的技能,变得更自律、更有耐心和专注力,你的生活是不是也将发生更多的改变。

如果你不会善用面前的机会,那么对你而言,世上所有的机遇都毫无用处。在一个大众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,却越来越易于对事物成瘾的时代,一个具备良好技能且专注力高的个体变得愈发稀缺和珍贵,TA 们将抓住绝大多数的机会。技能比才华更稀缺,它是靠自身努力培养出来的。

一开始,你得奔着「最好」去做,做到极致。你不可能成为下一个米开朗基罗,但你仍可以在自己的垂直领域做到最好。其中的诀窍在于,只要你胸怀一个明确的远大目标,即使你最终没能达成它,也不至于会一败涂地。

尝试更努力地提高自己,而不仅仅是努力工作。毕竟,其它一切如何都取决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。学会专注于真正有意义的事情,而非寻求权宜之计。如果你能做到如此,其它一切都会水到渠成。通常,我们会将问题复杂化,其实最简单的方案就是:「让自己优秀到无法被忽视」。

临行叮嘱

1) 把目光放长远,找到一个你将来会用上的核心技能。

2)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技能,可以对目标技能删繁就简,将其浓缩成一份最常使用的核心材料。相比于死记硬背上百万个小细节,理解技能的底层逻辑将帮助你更高效地掌握技能。

3) 设定目标,并严格执行,一步步培养技能。对于技能培养而言,过程中的阶段式小目标比指向结果的大目标更加有效。举个例子,每天阅读写作相关书籍,白天 20 分钟,晚餐后 30 分钟(小目标)> 提升写作水平(大目标)。

4) 务必保持健康的睡眠和饮食作息,以及适当的运动锻炼。

艺术家生涯规划书

一份傻瓜式的艺术家生涯规划?不存在的!如果真有这么一份规划书的话,就不会有艺术了。艺术家是试图做出改变的人,而真正的改变都是打破常规的。要想成为艺术家,就需要挣脱束缚,自由探索。

如果你只想要一份可以提供保障、安全感和生涯方向的规划书,然后照此按部就班,是无法开创可能性的,相反,这只会断送你创作的可能性。只有当你鼓起勇气去拥抱未知,顺其自然,并开始探索陌生领域的时候,才真正开启了创作的可能性。创造性的活动是不可预测的,复杂的,甚至是杂乱无章的,但这正是其精髓所在!

矛盾的是,如果你要寻求一份保守稳妥的方案,那你就要面对白热化的人才竞争,因为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赛道上。全社会的人都试图将自己塞进「盒子」里,遵守规则,过上同一种稳定的、一眼望到头的生活。不过,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,「盒子」的规则每天都在滚动更新,追寻一条充满确定性的人生路径,才是风险最大的事情。

世上稀缺的是主动意识。我们真正需要的,是那些愿意主动拥抱可能性并不惧失败的人,而不是一群按照「十步成功法则」按部就班的办公室职员。我们需要有胆识的人,需要真正的艺术家!要学会主动尝试和坦然接受失败,而非一味规避。当然,你无法预料最终是否能成功,因为你涉猎的是一个全新的陌生领域。失败的风险应该成为激励你前进的动力,因为这意味着你正在做一件大多数人压根不敢尝试的事情。

我们已经看腻了千篇一律的答案,所以,向我们展示一些有趣的、鲜活的、不一样的东西吧!只有当你有勇气脱离人群,独自前行,你才有机会自由生长,变得更好——这两者本质上是一码事。

生物学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结论:人类的生态位…… 哈,人类压根就没有生态位!(译者注: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令人类在生物学上跳出了自己的生态位)。然而,我们并没有利用好这项优势,反而在反方向上做到了极致。我们将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尘封进同一个老旧的铁盒——找一份固定安稳的工作,兢兢业业数十载,升职几轮,然后顺利退休。

不要再寻求安逸和稳妥。反之,成为一个像水一样流动的人吧。不要想着寻求一个确定的答案,而是要去选择一个热爱的方向。每一位艺术家都应该追随心中的声音,无论它来自多遥远的地方!

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令人类在生物学上跳出了自己的生态位。艺术家们不应该将自己强行塑造成贴合规则的形状,而是要无形无式,像水一样自由流动。

接交朋友,寻觅同仁

说真的,仅凭一己之力,你无法完成任何事情。不论是维护网络和电力的人,发明语言的人(不然你根本不会读到这段文字),还是你的祖祖辈辈们,你和 TA 们之间都是彼此依赖的。人是社会生物。

虽然大型集团和社区承担了主要的社会职能,但是在人际沟通和交往方面,小团体要有效得多。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,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总是更适应以小型群体的形态共同生活,相互扶持。受限于生理和心理这两方面的因素,若要维持群体效能,人数上限为 150 人左右。若超过这一上限,群体机制通常会出现很多转变。总之,团队越小越好!

去结交些朋友吧!和那些希望你变得更好的人交朋友,而不是那些使劲拖累你的人,也不是那些只想为你遮风避雨的人。不是每个人都希望进步,所以不要将自己消耗在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中。要果断离开,主动去寻找那些愿意与你共同进步的人。和那些愿意支持和激励你的人成为朋友。如果你周围的朋友都是积极进取、受人尊敬的人,你将更有可能达成目标。

当你开始社交,做自己热爱的事情,谈论感兴趣的话题,你将会吸引到与你志同道合的人。通常,你需要踏出舒适圈,主动与人交流,结交朋友。毕竟,整体而言,大部分艺术家的性格都偏内向。

最终你会发现,能卖出更多作品固然很好,但真正的财富其实是那些你沿途积累的友谊与回忆。(PS:纵使山珍海味,也只有在与朋友分享时,才格外美味。)

黄金法则:它必须超级无敌有趣

一首歌存在的意义是什么?是为了让人把它播完吗?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那么最好的音乐应该是那些最短小的,我们都会选择去听节奏快而短的音乐,而那些缓慢悠长的乐曲将被视为最烂的音乐。

舞蹈存在的意义也不在于实现某种目的,而是感受舞蹈本身。所以,我们为什么要对艺术创作区别以待呢?如果你不在乎艺术创作的过程或体验,艺术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?你完全可以把时间花费在更简单、更容易赚钱的事情上。

我们总喜欢把自己当成一名工厂工人。毕竟,我们已经被驯化至此,无比着迷于事情的结果、指标和目的,开始遗忘我们选择成为艺术家的初衷:为了享受创作本身的过程和体验,它们无比有趣。创作音乐的目的,在于音乐本身。

音乐专辑本身就是一种记录。它们记录了一种体验——钢琴家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舞。同样地,你的艺术作品也不过是一种对创作过程的记录。

有好的过程,必然会诞生出好的结果。但过分关注结果而不重视过程的话,你会慢慢消磨掉曾经在艺术创作中付出的努力和体会到的乐趣,最后发现自己不再享受创作。专注于过程本身,你想要的结果自然也会到来。

享受自己的创作吧!否则,其他人可能也不会喜欢你的作品。如果想要打动观众,起码要先打动自己。你不可能给出你没有的东西!可以试一试,在创作时假装自己在唱歌或跳舞,让身体随着歌曲的韵律或舞蹈的节奏作画。

在我们的文化里,人们常用「你可以的!(WAGMI)」这句话来传达积极的、鼓舞人心的情绪。然而,对于艺术家而言,这句话有毒。它背后隐藏着另一层深意:你还没成功。在未来的某一天,你会成功,但就目前而言,你还没做成!所以,继续等待那个童话般美好的结局的到来吧。在那里,一切痛苦和苦恼都消散,处处蓬荜生辉。

接着,你开始畅想。「在粉丝数量翻了十倍,或再创作 20 幅画作之后,我就开始享受创作本身,但现在还不是时候。」在你等待音乐结束的过程中,你已经完全错过了音乐。你应该意识到,从来没有什么童话般的结局。你的画作仅仅是对生活和艺术创作过程的一种记录。

你已经做到了,或者说,你已经做到了你能够做到的全部。不要再一味等待或寄希望于它物了,认真体会创作的过程吧。新生活不会在某一天突然到来,它只会发生在每一个当下。忽视过程和体验,就是在背离生活本身。错过它们,你将错过一切。

我们的目标不是创作艺术,而是体验生命!通过艺术,你将对周遭的人事物产生更深的理解和联结。不要浪费生命,不要当个匆匆过客,停止无尽的等待——不然,你会错过所有的美好乐章!

来源:The SeeDAO

上一篇:「bitpie官方下载」【今日币快报】美国银行家协会反对美联储发行CBDC
下一篇:「比特派钱包官方下载」链游的发展现状及各国监管